發布時間:2022年03月-07日
由于寶寶從出生到1歲生長發育特別快,這樣新陳代謝也很快,故如不注意體內會缺鈣、鐵、鋅,如何給寶寶正確補鈣,什么鈣寶寶最易吸收?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式: 1、鈣:在補鈣的同時需服維生素AD制劑。0-6個月寶寶的每日鈣量為200毫克;6個月-1歲的寶寶日需要量是250毫克。 2、輔食補鈣:牛奶、蛋黃、魚泥、蝦泥、紫菜、海帶湯、豆漿等 3、輔食補鋅:肝泥、瘦肉末、雞、鴨、鵝、肉泥、魚泥、蘑菇、貝類等;藥物可服葡萄糖酸鋅,硫酸鋅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。 4、輔食補鐵:多吃蔬菜、西紅柿、油菜、芹菜等,杏、桃、李子、橘子、大棗、瘦肉、蛋黃、動物肝臟、腎臟等,由于食物中的鐵質不易吸收。故需同時服用維生素C。 1.飲食上提供富鈣食物 寶寶在1歲以后,飲食逐漸向成人過渡,牙齒也漸漸長全,應多吃牛奶、骨頭湯、蝦皮、海帶、豆腐、芝麻或芝麻醬等含鈣高的食物。若鈣的攝入量達不到標準,還需要繼續補鈣,直到膳食中攝入的鈣達到標準,才能停止補鈣。 2.每天給寶寶提供奶制品 牛奶及酸奶、奶酪是鈣的重要來源,應該保證寶寶每天喝牛奶500毫升左右,至少不能少于250毫升。 3.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補鈣的同時,一定還要為寶寶補充維生素D,并帶寶寶多去戶外曬太陽,以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。由于北方寒冷時間較長,寶寶在戶外曬太陽的時間較南方少,所以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增加維生素D的補充量。 0-1歲寶寶: 剛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腸胃消化功能較弱,對于4-10個月的寶寶,最好以強化鋅的米粉補充為主,10個月以上的寶寶再逐漸考慮添加肉泥等。 1-2歲寶寶: 這個階段的寶寶逐漸接觸更多的海鮮,媽媽要從少量開始添加,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現象,如不過敏才可以放心讓他們食用。 2-3歲寶寶: 花生米、核桃仁含鋅雖然豐富,但孩子的咀嚼功能還未發育完全,若是將整個的果仁給他們,很容易發生氣管異物,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媽媽將這些果仁做的軟一些,并且在監護人的照看下食用。 1.提供富含鋅的飲食 從飲食上注意為寶寶安排富含鋅的食物,如瘦肉、蛋、禽、海產品、牡蠣等動物性食物,這些食物不僅含鋅量高,明顯優于谷物類,而且在腸道吸收率較高。如果在飲食上多注意安排,完全可以防止寶寶缺鋅。 2.糾正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有些寶寶在2-3歲時,已經形成挑食、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,如不吃肉食,只吃植物性食物,而這類食物不僅含鋅少,大約100克食物只含有1毫克鋅,且在腸道吸收率較低,因而造成缺鋅。一定要糾正寶寶挑食、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,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。 3.防止鋅從體內流失過多 寶寶患佝僂病時身體經常出汗,加之兒童生性好動易出汗,都會導致體內的鋅流失增多。據測定,每天出汗可流失鋅1.3毫克;此外,寶寶經常腹瀉也容易引起體內缺鋅,一定要及時糾正佝僂病或慢性腹瀉。 食補特別是藥補,為取得理想效果,以下幾點技巧很重要,你不可不知: ● 注意補鋅的季節性 夏季由于氣溫高,孩子食欲差,進食量少,攝鋅必然減少,加上大量出汗所造成的鋅流失,補鋅量應當高于其他三季。 ● 謹防藥物干擾 不少藥物可以干擾補鋅的結果,如四環素可與鋅結合成絡合物,維生素c則與鋅結合成不溶性復合物,類似藥物還有青霉胺、葉酸等。補鋅時應盡量避免使用這些藥物。 ● 食品要精細 韭菜、竹筍、燕麥等粗纖維多,麩糖及谷物胚芽含植酸鹽多,而粗纖維及植酸鹽均可阻礙鋅的吸收,故補鋅期間的食譜更適當精細些。 ● 莫忘補鈣與鐵 最新研究表明,補鋅的同時補充鈣與鐵兩種礦物元素,可促進鋅的吸收與利用,以加快機體恢復,因為三種元素有協同作用。 原則1:首先做到母乳喂養,因母乳中有足夠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鋅元素。 原則2:4個月起要逐漸為寶寶添加輔食,特別是瘦肉、雞蛋、動物肝、牡蠣、花生米、核桃仁等鋅含量較高的食物。 原則3:要從小教育寶寶養成不挑食,不偏食的好習慣,注重飲食結構合理平衡,粗細雜糧混合吃。 原則4:平時還應注意不要讓寶寶吃過多的白糖和甜食,以免影響鋅的吸收。 原則5:當父母發現寶寶因缺鋅而有厭食癥、異食癖等時,應及時到醫院請醫生為寶寶檢查血液的鋅含量,并根據身體的需要進行補鋅。 補充鋅劑有一個科學療程,一般2個月為一個療程。2個月后應再檢測一下血鋅水平。根據結果來決定下一步是否補,補多少等。補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因為這種藥劑需要有相應的服用時間和服用量,切記不可擅自給寶寶服用任何鋅補充劑。 當寶寶有缺鋅的表現時,應及時到醫院做化驗,根據化驗結果,兒科醫生會有相應的指導措施,切記不可擅自給寶寶服用任何鋅補充劑,若鋅缺乏嚴重,醫囑服用鋅的補充劑后仍要做到2-3個月檢測一次,否則容易矯枉過正。 缺什么,補什么,缺多少,補多少,都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。學習補鋅小妙招,寶寶從此都健康! 1.飲食上注意安排含鐵豐富的食物 含鐵豐富的食物,如豬肝、豬血或鴨血、瘦肉、雞蛋、豆制品、新鮮蔬菜等。同時,給寶寶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、果酸多的水果和蔬菜,如橙子、柑橘、檸檬、草莓、西紅柿、黃瓜、柿子椒等,這樣可使鐵在腸道的吸收率提高4倍。 2.做飯時盡量使用鐵鍋鐵鏟 做菜使用鐵鍋和鐵鏟,在烹制食物時會產生一些小碎鐵屑溶于食物中,有益于腸道吸收鐵。世界衛生組織推薦,烹調食物時最好使用鐵制炊具,有助于人們補鐵。 3.避免經常腹瀉或呼吸道感染 腹瀉或呼吸道感染都會導致寶寶食欲不佳,影響胃腸對鐵的吸收,造成體內缺鐵,一定要及時糾正。 1.飲食上安排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造成寶寶維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,大多是因為在較長時間內飲食中維生素A含量不足所致。因此,防止維生素A缺乏的主要方法是改善飲食。維生素A不能在體內合成,必須由食物提供。 但維生素A僅是在動物性食物中存在,如肝、蛋黃等;植物性食物雖然不含維生素A,卻含有胡蘿卜素,可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而被利用。富含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的食物有動物肝、蛋類、乳類、胡蘿卜、西紅柿、紅心白薯、玉米和橘子等。 2.避免寶寶養成不良飲食習慣 對于1歲以上的寶寶,缺乏維生素A多是因挑食、偏食及厭食等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,媽媽要注意盡早糾正。此外,寶寶患慢性腹瀉或其他消耗性疾病,也可導致維生素A缺乏,一定要及時治療。 1.科學合理地攝取食物 媽媽做飯方法不科學,如把米在水中浸泡過久、過分淘洗米或手用力搓洗米,都會造成維生素B1的流失,因此,要避免這些不科學的做飯方法。 2.掌握科學喂養原則 不要常給寶寶吃精米精面,其中的維生素B1在加工時已經大量丟失,這一點對于東方人比西方人更為重要。因為東方人是以米面為主食,而分解主食中的糖類要大量消耗體內維生素B1,常吃精米精面更會加重體內維生素B1的缺乏。 3.避免讓寶寶過多吃糖果 如果寶寶經常愛吃糖果,一定要盡早糾正,它不僅只是損害寶寶的牙齒,研究表明,還會更加劇體內維生素B1的缺乏。 4.飲食上注意安排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 粗雜糧、葵花子、全面粉、燕麥片、糙米、新鮮蔬菜、瘦肉或動物肝、腎、雞蛋、豆制品等是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,要注意給寶寶多提供這類食物。在每天菜肴中,媽媽盡量給寶寶安排一些瘦肉、動物肝及豆類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