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2年04月-07日
導讀:
“鈣/鐵/鋅”是寶貝生長發育中不可或缺的“好朋友”!如何給寶貝補充“鈣/鐵/鋅”,這是很多寶爸寶媽非常關心的問題!寶貝愛出汗,是不是缺鋅?寶貝枕禿了,是不是缺鈣?寶貝皮膚太白,是不是缺鐵?……一遇到關于如何補充這些微量元素的問題,寶爸寶媽就亂了陣腳。
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參考攝入量(2013版)》建議,6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應攝入200毫克鈣,6-12個月的孩子應攝入250毫克,1-4歲應攝入600毫克,4-7歲應攝入800毫克。
鈣是兒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??焖俪砷L中的嬰幼兒長期攝食鈣過低并伴有維生素D缺乏,日曬少,可引發生長發育遲緩、骨骼畸形、牙齒發育不良。
不要輕易將枕禿與缺鈣掛鉤,雖然兩者并非沒有關系。平日我們擔心孩子缺鈣,其實就是擔心孩子患上佝僂病。很多人都認為缺鈣可以引起嬰兒患上佝僂病,然而佝僂病的真正原因是嬰兒體內缺少維生素D。嬰兒體內缺少維生素D會影響嬰兒對鈣的吸收以及鈣在骨骼中的沉積,從而影響骨骼發育。
1、奶和奶制品:奶和奶制品不僅含鈣量多,而且吸收率高。奶類還含有寶貝生長所必需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等,補鈣效果特別好。
2、含鈣量高的食品:蝦皮的含鈣量非常高,其次蛋黃、海帶、黑木耳、紫菜、大豆和豆制品、魚頭豆腐湯也是補鈣的良好食品。
補鈣的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(特別是缺乏日照的寶寶和通過飲食攝入不足時)。從出生后數日開始,維生素D的預防量標準為400IU/d(IU/d為國際單位)。
補鈣和長高:補鈣并不能讓孩子長高,是生長發育快的孩子和年齡階段更需要注意補鈣,以跟上寶貝生長發育的節奏。
大骨頭湯含鈣量并不高,這是民間的誤傳。
鐵Iron
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參考攝入量(2013版)》建議,6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應攝入0.3毫克鐵,6-12個月的孩子應攝入10毫克,1-4歲應攝入9毫克,4-7歲應攝入10毫克。
孩子缺鐵可致缺鐵性貧血,3歲內的小兒最常見。大多出現在3、4個月以后,這是因為胎儲鐵用完,母奶含鐵少。缺鐵會損害兒童智力發育,使嬰幼兒易激動、淡漠,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,還可造成兒童、青少年注意力、學習能力、記憶力異常。
1、吃富含鐵元素的食物:即動物性食品,例如,動物血、肝臟、瘦肉
2、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:獼猴桃、柑橘、橙子、西紅柿等果蔬。維生素C能使食物中的鐵轉變為能吸收的亞鐵。
3、吃強化食物:在奶粉、米粉、豆漿中,有很多都是特別添加了鐵的,“鐵”的強化食物中食物標簽上都有特別注明(區分適合年齡段進行選擇)。
對于輕度貧血的寶貝采用科學合理的食補基本能得以糾正,服食補鐵制劑僅針對那些貧血較重的寶貝,即在食療以外還須加服亞鐵類藥物并及時補充維生素C。鐵劑的補充要根據寶貝的體重、貧血情況和生長速率來綜合判斷,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。
鐵鍋補鐵嗎?在中國傳統膳食烹飪中,使用最多的炊具是鐵鍋、鐵鏟。有報道稱 ,使用鐵鍋烹飪,可增加鐵的攝入量。對此,在營養界,標準的說法是用鐵鍋烹飪 食物可能增加飲食中鐵的含量,這只是可能,并非一定。之所以強調這個,是因為鋁有害。
鋅Zinc
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參考攝入量(2013版)》建議,6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應攝入2毫克鋅,6-12個月的孩子應攝入3.5毫克,1-4歲應攝入4毫克,4-7歲應攝入5.5毫克。
實際調查表明,我國大多數嬰兒每天鋅的攝入量只有上述推薦量的60%左右。因此調整膳食結構,提高動物性食物的比例,從而改善孩子的鋅營養狀況,應該引起爸爸媽媽的重視。
厭食、生長發育慢表現:食欲降低是嬰幼兒缺鋅的早期表現之一。缺鋅的孩子味覺減退,對酸、甜、苦、咸分辨不清;生長發育遲緩,身材矮小,體重不增;抵抗力差,反復感冒或腹瀉;易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或地圖舌;缺鋅還會損害孩子的味蕾功能,出現厭食。
發鋅并不能準確地反映人體的鋅營養。因為缺鋅會妨礙蛋白質的合成,因此缺鋅的孩子頭發成長速度減慢,結果每克頭發里面所含的鋅量并不少;補充鋅劑以后,頭發生長速度加快,因此發鋅反而比補鋅以前降低。另外,頭發容易受汗腺、皮脂腺分泌物、灰塵、洗發水等的污染。相比之下,測定血清(或血漿)鋅濃度,結果準確、可靠得多。缺鋅的寶貝,血清鋅往往在11.47umol/L以下。
鋅每天只需10毫克,但因體內無法大量貯藏,故需經常由食物供給。日常膳食是鋅的主要來源:
1、海產品:含鋅最豐富,如魚蝦、牡蠣、海帶等。
2、動物肝臟:雞肝、鴨肝、豬肝中含鋅較多。推薦孩子一周吃2-3次的動物肝臟。
3、瘦肉:動物性食物分解后產生的氨基酸可幫助鋅的吸收,其吸收率常在40%以上。
4、面食:饅頭、面條、面包比吃米粉更有利于鋅的吸收。
5、蔬果:蘑菇、扁豆、土豆、白菜、南瓜、蘿卜、茄子、橙子、檸檬、核桃、花生、玉米、菜花、西蘭花、菠菜、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含鋅。
文章轉自網絡,侵權請聯系刪除,謝謝